b、转子组件周期性振动。
处理:找出原因并予以消除。
c、密封腔内压力经常大幅度变化。
处理:稳定工艺操作条件。
3.3 经常性泄漏
3.3.1 由于密封端面缺陷引起的经常性泄漏
a、弹簧压缩量(机械密封压缩量)太小。
b、弹簧压缩量太大,石墨动环龟裂。
c、密封端面宽度太小。
处理:增大密封端面宽度,并相应增大弹簧作用力。
a、补偿密封环的浮动性太差(密封圈太硬或硬化或压缩量太大,补偿密封环的间隙太小) 。
处理:对补偿密封环间隙太小的,增大补偿密封环的间隙。
b、镶钻或粘结动、静环的结合缝泄漏(镶装工艺欠佳,存在残余变形;材料不均匀;粘结剂变形) 。
c、动、静环损伤或裂纹。
d、密封端面磨损,补偿能力消失。
e、动、静环密封端面变形(端面所受弹簧作用力太大,按摩热太大,产生热变形;密封零件结构不合理、强度不够,受力而变形;由于加工等原因,密封零件有残余变形;安装时用力不均引起变形) 。
处理:更换有缺陷的或损坏的密封环。
f、动、静环密封端面与轴中心线垂直度偏差过大,动、静环密封面相对平行度差过大。
处理:调整密封端面。
3.3.2 由辅助密封圈引起的经常性泄漏
a、密封圈的材料不对,耐磨、耐腐、耐温,抗老化性能太差,以致过早发生变形、硬化、破裂、融解等。
b、“O”形密封圈的压缩量不对,太大,容易装坏,太小,密封效果不好。
c、安装密封圈的轴(或轴套) 、密封端盖和密封腔,在“O”形密封圈推进的表面有毛刺倒角不光滑或角倒圆不够大。
处理:对毛刺和不光滑的倒角,应适当修整平滑,适当加大圆弧和倒角,修整平滑。
d、“O”形密封圈发生掉块、裂口、碰坏、卷边和扭曲。
处理:注意装配事项。
3.3.3 由于弹簧缺陷引起的泄漏
a、弹簧端面偏斜。
b、多弹簧型机械密封,各弹簧之间的自由高度差太大。
3.3.4 由于其它零件引起的经常性泄漏
如传动、紧定和止推零件质量不好或松动引起的泄漏。
3.3.5 由于转子引起的经常性泄漏
如转子振动引起的泄漏。